仲夏蝉鸣,万物竞长。夏风微醺,花开正艳。6月28日,湖南师大附中“青春骊歌 共赴前程”初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在学生活动中心举行。
党委书记谢永红,校长黄月初,纪检书记李春莲,副校长苏建祥、廖强、李智敏,党委委员黄宇鸿出席典礼。典礼还特别邀请了九年级家委会主任邓敏;校友、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聂舟。典礼由徐义凯、曾一朗、郑相宜、孙丁睿四位同学主持。
三年里,同学们都在各个方面不断进步。学校用“优秀毕业生”的称号来肯定那些三年来奋发图强,不断创新,坚持不懈的同学们。廖强宣读名单,谢永红为同学们颁发证书。
毕业之际,谢永红代表学校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赠与初2024届同学们,期待同学们带着这本书,带着学校的关爱,带着知识的力量,学习如何做一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黄月初致辞
让我们再走一遍校园路
——2024届初三学生毕业典礼致辞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黄月初
(2024年6月28日)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家长,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就到了你们毕业的时间。我还记得三年前大家进入校园时尚是稚嫩儿童,如今已成谦谦少女、翩翩少年。今天的毕业典礼,既是对过去三年时光的铭记,也是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启。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顺利完成初中学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呵护、陪伴同学们一起成长的父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初中三年,你们留给我的记忆鲜活而又深刻,每当我走进校园拾级而上,最先听到的是你们的朗朗书声,最先看到是你们的活力身影。是你们,给附中注入了满满的生命力。今天,你们毕业了,我心怀不舍。但我知道,人生就像我们每天走进附中一样,是一次又一次拾级而上的攀登。我们无法永远停留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我们必须要继续向前走,向上攀登。今天,我想和大家沿着校园大道,再走一遍校园路,我相信,熟悉的校园会给到我们向上攀登的智慧。
当我们走进校园,看到的第一栋教学楼是广益楼,这告诉我们——求知需广益。“广”,即古人所说的博学;“益”,就是古人所说的积善。博学明智,积善成德。所谓求知需广益,既是希望大家保持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更是希望大家丰富学习渠道,开拓人生视野,实现自我升华。大家要知道,理科知识予你强大的逻辑思维,人文学科予你心灵的觉慧,文理兼修是成长的必须。此外,大家在认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不要忽视周围的草木,不要忽略身边的故事,不要丢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山川草木,皆有智慧;社会人生,都是知识。书本不是你们的世界,世界才是你们的书本。在追求优秀成绩的同时,不要忘记自我成长。
沿着校园大道,走过攀登广场,注视着眼前的惟一楼,他好像在告诉我们——致知需惟一。如果想要获得知识,需要专心致志,用心专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大师起于书海,大国工匠见于车间,经典源于沉淀,大国重器成于雕琢。成功的背后,是“惟一”之道,是用心专一,是十年磨剑方亮剑。同学们,通过小学和初中学习经历,大家应该懂得了学习并非易事。在学习过程中,有疑难知识,也有外界诱惑,而唯有用心专一,方能攻克疑难,表里澄澈,学有所获。学习之外,生活也是如此,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生活的智慧也在“惟一”。我最喜欢专一的人,他们眼里的真诚,言语里的真挚,最令人动容。
当我们沿着校园大道继续往前走,穿过樟树枝叶斜溜下的片片光影,驻足于云麓楼前,我想这栋教学楼给予我们的是学习的意义。1955年,周世钊先生陪同毛泽东主席登上了岳麓山,并写下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学习的意义,是直登云麓,攀登向上,是心有万家,胸怀天下。学习确实能够充实自我,丰富自我,但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化小我为大我,这也是我们持续向上的不竭动力。同学们,119年前,湖南师大附中肩负这样的使命而诞生,成民族复兴之大器,做人类进步之先锋。当我们成为附中人,这份使命便也传承到了我们的肩头。攀登的方向,是造福民生,学习的指针,是家国天下。
这条校园大道,大家走了三年。这三年,我相信大家记住的不只是广益、惟一与云麓,还有田径场挥洒的汗水,淬炼过你们强健的体魄;还有予倩楼飘扬的乐声,陶冶过你们纯净的心灵;还有之谟图书馆丰富的书籍,开拓了你们知识的边界;还有大樟树、银杏,还有镕园、琢园,还有岳麓山、桃子湖、湘江......你们在这里学习知识,在这里亲近自然,在这里体验生活。走过初中这条路,你们来到了换道的时间节点,希望大家带着附中三年收获的智慧,初心不变,步履不停,走好下一段人生路,更希望你们能在附中校园再学三年。
夏日热烈,骊歌未央,不管是与附中再续三年,还是求学别处,同学们不要忘记在附中的时光,记得常回母校看看,走一走我们一起走过的路,吹一吹我们一起吹过的风,找一找那个青春灿烂的自己。今日你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引你为傲!祝同学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
在秋天遇见,在夏天分别。黄月初为各班颁发毕业证书。
初2024届毕业生为附中献上真挚礼物。
聂舟发言,向即将踏上新征程的学弟学妹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今天,我有幸作为校友代表,回到充满美好回忆的母校,参加大家的毕业典礼。首先,我要向辛勤耕耘、默默付出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即将踏上新征程的学弟学妹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望着现场每一位学弟学妹洋溢着喜悦的面庞,我不禁回想起近30年前,自己初中毕业的那一刻。当时的自己刚刚考入附中的理科实验班,憧憬着即将开始的高中生涯;同时感恩年级组长语文老师唐关灯老师、班主任英语老师伍先逯老师以及各位任课老师对我的关怀和悉心培养,他们不仅传授给我知识,更关心我们的成长,鼓励我们勇于挑战,因此我才有勇气尝试挑战理科实验班考试并成功录取。各位老师的教诲如同春风化雨,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我;同时老师们一直持续关心着我们后续成长的每一步,让我倍感温暖。因此我想对所有辛勤付出的母校老师们说一声:感谢您们、感谢母校!是您们的无私奉献,为我们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追逐梦想插上了勇气的翅膀。
在今天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里,我们共同见证了一个庄严而又充满希望的瞬间。我们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告别,更是为了迎接新的开始。学弟学妹们,毕业不是青春的间隙瞬间,而是开启你们梦想之旅的新篇章。作为你们的学长,我在此提出几点期望,放入你们启程的行囊:
一是希望大家能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这句话告诉我们,世界是广博的,知识的边界是无限的,而好奇心是我们探索世界的钥匙,求知欲是不断进步的动力。
虽然我已经初中毕业近30年,但我仍然保持着与大家现在一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成为我开展科研工作的法宝。由于我的多学科交叉的背景,我对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都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参加任何学术会议听报告的时候我都是第一个站起来提问,这让我收获了非常多的科研新思想和合作机会。B站上有一位“80”后“网红”up主,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先生,85岁高龄还在抖音和B站上开号分享海洋知识,这种对新鲜事物旺盛的好奇心,并没有随年龄和时间衰退,而是永远保持着好奇、探索、求知的“赤子态”。因此希望学弟学妹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与人生中,能够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的好奇,这将引领你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二是希望大家能尝试做难而正确的事情。“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只有经历艰苦的磨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意味着你们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一条通往卓越的道路。我们的学习会面对许多的挑战和阻碍,终身学习并非易事,但坚持下去,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人倾向于做容易的事情,容易的事情人人都会做,大家都做一样的事情,结果就是大家常说的内卷,低水平的内卷。而正确的事情往往都很难,任正非先生在华为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选择了艰难却正确的路径,从90年代的自主研发到21世纪的海思芯片创新,华为经历了无数磨难与挑战,最终成长为全球领先、中华之光的科技巨头。这也是我们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另一项秘宝,针对重大科学难题,坚持不懈将其攻克,是科学家精神的体现。刚刚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薛其坤院士,义无反顾的选择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凝聚态物理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攻关,终于取得了被杨振宁先生赞誉的“诺奖级成果”,促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重要推动者与引领者。以华为和薛其坤院士为榜样,愿你们在面对选择时,勇于追求那些难而正确的道路。因为,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挑战之后,等待着那些有勇气和决心的人去发现。
三是希望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同行。大家能来到附中这所优秀学校共同求学三年,是一种特殊的缘分。附中以人为本,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通过老师们春风化雨般的培养,潜移默化的将公、勤、仁、勇的校训植根在我们的精神里,鼓励我们踏实进取、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在我工作后,认识了很多优秀的附中校友,他们每一位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着附中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勇挑重担、无私奉献。大家即将毕业,我们将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附中人,我们分别努力,各自向好,同时彼此认同、守望相助。我们一同以“公”字当头,以“勤”字为翼,以“仁”字为心,以“勇”字为剑,在不断精进自我,实现梦想的同时,更要成长为一位眼中有光、心中有爱、勇于肩负社会担当、积极投身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共同书写属于附中人的辉煌篇章。
学弟学妹们,今日的毕业典礼,不仅是一个阶段的句点,更是踏上全新征程的起点。祝愿你们在追梦路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年级主任李艳妮作题为《启航新征程,砥砺青春梦》的发言。
启航新征程,砥砺青春梦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师大附中2024届初中毕业生即将迈向新的人生阶段。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充满喜悦和激动。我代表所有老师,向每一位毕业生送上最诚挚的祝福,同时也向一直支持学校和年级工作,用心陪伴孩子的家长朋友们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初中生活是多彩而宝贵的。在这段旅程中,我们有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我们一起愉快的度过了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我们一起参加了别具一格的旱地龙舟赛,我们一起包了美味的冬至饺子,我们一起为妈妈们制作了漂亮的三八节礼物,我们一起在望山跟读基地展示高超的厨艺,我们一起在大围山看美丽的杜鹃花海,我们一起去过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我们一起打卡习大大去过的常德河街,我们一起在湘江欢乐雪域体验六月玩雪的快乐,我们一起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感受伟人的革命精神。我们一起走过了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三年,这段经历将成为你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作为你们的老师,我们深感自豪。你们在学业上的努力和进步,你们在课外活动中所展现的才华和热情,都让我们感到骄傲。我们见证了你们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成功,甚至每一次失败。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你们独特的个性,让你们学会了坚持和努力。
临别之际,我想对同学们说几句话:
保持好奇心。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探索,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将使你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前行。
追求梦想。无论未来走向何方,不论你的梦想是遥不可及还是天方夜谭,都请你始终把它放在自己的心上,为它奋斗,向它奔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成长的标志之一就是,愿意且有能力对自己、对他人与社会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要有家国情怀。孩子们,你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爆炸、全球一体化的时代,面对的诱惑和选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希望你们能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个学期,一位新加入我们年级的外地学生,因为想家打起了退堂鼓,我和王辉老师苦口婆心给他做了两个小时的工作,他疑惑我们为什么要做工作留他?我说,留他不是我们老师会得到什么好处,相反地,我们的教练团队和教师团队一直都是义务地付出。附中的拔尖人才培养,是希望我们优秀的教练们能培养出更多出类拔萃的孩子,为我们的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虽然目前我们国家在很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还有一些领域急需高科技人才去发展。正如施一公教授说的,绝大多数人学习工作是为了生活,但国家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总是需要一批“脱俗”的人,他们眼中看到更多的是国家利益,他们竭尽全力地为了人类的未来去探索。我们附中有培养这样“脱俗”人的强大实力,孩子们你们也有成为“脱俗”人的巨大潜质,希望未来你们当中涌现出越来越多“脱俗”的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毕业生代表谭杰焕发言,他祝愿大家心中常怀梦想,眼底常含希望,肩头常担信仰,脚下常有方向,手里常执力量,指尖常驻芬芳。
九年级老师们带来歌曲《致青春》。
一群美妈们表演的一场精彩的旗袍秀。
在离别的青春季里,不忘初心,找回骄傲的自己,初2101班同学们带来歌曲《青火》。
初2102班同学们演绎情景舞剧《凤凰花开的路口》,感恩老师,感谢同窗,期待下个路口再次重逢。
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比赛,都是汗水和努力刻画的青春模样,在永恒的纪念中闪烁着光芒,初2103班同学们带来自编自导的舞台剧《纪念》。
岁聿元元,时光如流。临别之际,老师们也有千言万语、千叮万嘱。
毕业生代表献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亲情永远是筑梦的重要动力,家庭永远是停泊的温馨港湾。同学们起身转向父母,向父母鞠躬,感谢爸爸妈妈三年来的呵护与支持。
最后,同学们一起写封信给未来的自己,写下梦想,写下追求,写下热爱。各位班主任将承载同学们愿景的信件存放到盒子里封存,让时光之笔为初中岁月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时光里的我们》——初2024届毕业生原创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