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附中
锻造独一无二的金蔷薇
何沐祺
共青团员,优秀毕业生,湖南省三好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小提琴,曾在湖南省青少年交响乐团担任小提琴手;喜欢硬笔书法,在长沙市2023年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中获高中组书法一等奖。获外研社杯湖南省一等奖。喜欢运动,在校运会中先后获短跑铜牌、银牌。
在《金蔷薇》中,一位贫穷年迈的巴黎清洁工让·夏米为了祝小姑娘苏珊娜幸福,多年间收集金匠作坊内含有金粉的尘土,从中筛出珍贵的金粉,铸成金块,最终雕成一朵金蔷薇。
当我驻足,回望这在附中风雨兼程的三年,点点滴滴的回忆如同一粒粒金粉,于来路中闪耀。
高一时,我投入了自己喜欢的化学竞赛。竞赛之路并非坦途,有面对难题冥思苦想而不得的沮丧,有与他人比较产生的自我怀疑,有无法兼顾竞赛与常规课程的落差……却也有刻苦钻研后”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喜悦,有班主任杨老师耐心地谈心与开导,有同为竞赛生的好友的互相激励……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竞赛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但我想这一年的分量不比奖项轻——承认差距的坦荡,坚韧不拔的毅力,无一不指引着我未来的路。
退组后,备战高考占据了我大部分生活。从黎明到日落,再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惟一楼的灯光见证了每个平凡而丰富的日子。我还记得身为英语老师的班主任张老师天天督促我学物理的焦急,记得湘滨老师与我讨论作文时流露出的不凡才思,记得淼哥与我一起探讨数学题时拔云见日的快意,记得曼姐在我陷入物理低谷时的温柔鼓励,记得Lily指导我科学制订化学学习计划,记得武锦为我解答生物问题时的风趣幽默与抽丝剥茧,记得我贸然请教别班老师时,他们的耐心与包容……是啊,道虽遐,我却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于我而言,附中不是一个冰冷的名字,而是一个温暖的怀抱,以她的广阔包容我的一切情绪。操场的跑道,容纳了我对压力的宣泄,也见证了我参与校运会两度获奖的喜悦;惟一楼六楼的天台,同学们种植的花花草草,与正对着的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相映成趣;曲径通幽处的心理发展中心,一个满是人文关怀的地方,在那里,我与袁春龙老师交流自己对于人际交往的看法,由此参与创作出了心理剧剧本《巨离》,在同学们的演绎下获得了长沙市心理剧比赛一等奖。附中给予我们多元的机会 ,使我们全面发展,向着“成民族复兴之大器”的目标靠近。
当我走向更广阔的舞台,附中给予我的不仅是支持,还有从容的底气。在与高校老师交谈的过程中,我玩笑间提起我的母校湖南师大附中在当地“小有名气”,老师们笑答“那是在全国都相当有名”。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涌上心头。站在附中百年底蕴的舞台上,视野更开阔,目标更远大。
在故事《金蔷薇》的结尾,帕乌斯托夫斯基写道:“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觉察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
在附中的三年时光,我集攒的一粒粒金粉渐渐被锻造成一朵金蔷薇。它也许并不完美,但它独一无二,折射着我的一颦一笑,承载着我的喜怒哀乐。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朵金蔷薇的光辉不会黯淡,因为走过这三年的我不会忘记,与我并肩而行的老师同学不会忘记,附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也不会忘记。
也愿你,在这钟灵毓秀的附中,锻造独一无二的金蔷薇。
供 稿:高三年级组
指导老师:张 添 杨 茜
一 审:陈小虎
二 审:吴 卿
三 审:廖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