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长沙晚报】暑假不补课,挽起裤腿下泥塘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9年07月16日 08:34

长沙晚报 记者:舒 文

坚持了24年,湖南师大附中1000余名高中学生分赴韶山、浏阳等地进行农村劳动


  •   7月14日上午,湖南师大附中1000余名准高二学生分赴浏阳、韶山、衡山、耒阳、攸县等地,将开展为期5天的农村生活体验,传承劳动精神。


  •   在耒阳学农基地,师生走进田间地头帮农民收茄子。 


长沙晚报7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舒 文 通讯员 莫 晖 屈雪辉  苏晓玲)前不久,山西朔州一名80后老师带着11名高三毕业生骑行1800公里的新闻刷屏了朋友圈,引得网友直呼“正能量,我怎么没有这样的老师”。其实,在湖南师大附中同样有这样一群教育人,一直探索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暑假里走进农村学农就是其中之一。

  7月14日,该校启动了2019年农村生活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长谢永红和他的行政班子成员、教师团队,带着1000余名准高二学生,分赴浏阳、韶山、衡山、耒阳、攸县等地,将开展为期5天的农村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学农中传承劳动精神。据悉,这一学农传统已经坚持了24年。

 

现 场】 一脚踩入鱼塘中俯下身子捉鱼



当天上午10时,当从长沙来到位于韶山市的韶山学校时,湖南师大附中1807班学生李彦周难掩激动,因为在接下来的5天,他将与他的同学体验农家生活、参与农业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走访农户,开展新农村调研系列实践活动。

  这是李彦周首次来到农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农业生产。因为是“第一次”,他一下车就犯迷糊:摆在学校门口的农具几乎都不认识,来到宿舍,蚊帐更是不知如何挂……尽管尴尬不断,他对这次“学农”仍然充满期待。

  在距离韶山学校数百公里外的耒阳学农基地,前往学农的数百名学生与当地的学生家庭结对后,便化身农夫,挽起裤腿后,一脚踩入鱼塘中,俯下身子捉鱼;田间地头,满是同学们忙碌的身影,采摘蔬果,体验农民丰收的喜悦……在浏阳文家市、株洲攸县、衡山等学农点,各具特色的学农活动也同时开展。

  记者从该校各个学农点公布的活动方案了解到,每一天每一个时间段学习什么内容,都安排得十分细致。“经过多方讨论、反复修改后,最终才形成今年的农村生活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韶山学校学农点牵头老师李钊告诉记者,除了邀请农民当“老师”,每个点还配备了数名驻点教师,统筹指导学生开展调研。学农结束后,各个班级的小组成员将展示调研成果。


目 的】 培养同学们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以及社会责任担当


据悉,湖南师大附中学农传统已经传承了24年。前不久,谢永红接到一位同行的电话,当对方得知学校还在坚持学农时,惊讶不已之余充满了敬佩。“在教育功利化、升学应试率受追捧的社会背景下,湖南师大附中大胆地担安全风险,不改初心,不忘初心,不容易。”

  这番话事实上也道出了学农面临的两难选择。采访中,谢永红也坦言,在当下随波逐流的浪潮中,学校独树一帜的做法也曾受到家长质疑:“学习的关键时期,不让学生去补课,去学农,浪费时间。”对此,他表示,农村也是一片广阔天地,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农村,深入农户,体验一种原生态的农村生活,还能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农村现状,了解国情,培养他们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以及社会责任担当,将来可以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

  对于生长在城市,动动手指就可一键搞定生活所需的“00后”而言,田间地头的课堂,能否“圈粉”他们呢?孩子们有着他们的看法。

  “有人说,人来到世界上面走一遭,就是追求灵魂的高贵经历,要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带走一个更高贵的灵魂,所以,我希望通过学农来提升灵魂,锻造品质,磨练人格,培养劳动精神。”在李彦周看来,劳动精神的内涵是坚持不懈、夜以继日的努力,在所在领域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和人生境界。“当下,许多人缺乏劳动精神,希望通过炒房、炒股以期一攫千金。作为年轻一代,不能投机取巧,相反,应该将祖辈的劳动精神传承下去。一个民族一旦具备了这样的劳动精神,复兴之大业也将实现。”
 


思 考】 “板凳坐得十年冷,教育要看十年后”


湖南是教育大省,长沙是名校聚集地,学校竞争自然也激烈,但是,又是什么理由让湖南师大附中在两难的选择中,最终将学农作为学生每年暑假生活的“重头戏”呢?“板凳坐得十年冷,教育要看十年后。”这是谢永红和他的教育同仁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这句简单的话背后却是谢永红与他的同仁达成的高度共识。

  “基础教育在一个人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我看来,这个基础除了有学业基础之外,还有品德基础、素质基础、能力基础,然而,这些基础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去培养,去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社会、观察世界,用内心感受和感悟社会的变化。”作为一名将30多年青春奉献给教育的资深教育人,谢永红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表示,湖南师大附中一直以素质教育著称,学校追求和实施素质教育也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这也是为何这么多年来坚持组织学生开展学农实践的原动力。

  

教育情怀需要合力支撑
文 峰

  

  每次谈及教育话题,我们总会有很多美好的构想和愿景。然而,现实中,教育也确确实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今年五月,《半月谈》报道了这样一种现象:小学生不会剥煮熟的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学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来搞宿舍卫生……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结果孩子只会学习,这显然是很糟糕的事。往深里思考,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错位呢?!教育应该让孩子成为更加健全的人,而不是让孩子成为在基本生活技能上存在缺陷的人。

  此外,教育既应该传授知识,更应该启迪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仅从课本上就能得到,智慧却需要从生活体验中得来。人类很多智慧,起源于劳动的过程中。比如,唐朝布袋和尚那首《插秧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试想,如果古代人也有插秧机和收割机,那么我们就看不到这么智慧的句子了。近距离看见,主动去了解,然后深刻地理解,这是一个智慧增长的过程。只有多看见,多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才能让教育为社会进步集聚力量。

  这就决定着,教育离不开情怀和担当。否则,就会有违教育初衷,就会走偏到错误的境地,问题就会不断冒泡。让孩子体验劳动,近距离地观察社会并参与社会实践,应该成为学校鼓励和大力支持的一门课程。学校要做好相关组织工作,而不该让这种课程成为某位老师个人支持的行为。故而,我们要给湖南师大附中点赞。当然,从制度设计来看,有关部门也要鼓励和支持学校去做好这项工作。现实是,更多学校为了避免出事,一刀切地叫停所有类似的实践活动。诚然,安全十分重要,但是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才更符合教育的初衷。这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一起形成一个合力。要知道,今天,我们给孩子提供更科学的成长环境,明天孩子们就会还我们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相关链接:劳动教养身体,学习教养心灵——湖南师大附中2018级学生“农村生活体验”开始啦








THE  END


来 源 / 长沙晚报

文 案 / 舒 文

编 辑 / 苏晓玲

审 核 / 陈迪勋


你来,

附中会更好


官微:hnsdfz1905

 官网://m.jinyunl.com

空·


关注官微、官网

了解附中

爱上附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