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今日“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
民小编说
志愿填报被称为“另一场高考”,对未来的影响不言而喻,然而留给学生与家长选择专业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天。人生不应该是偶然因素的碰撞,而是在长期规划中把握机遇。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注意哪些要点?如果你对生涯规划教育还有困惑的话,就来看看今天这篇文章。
1
选专业,哪能三天决定?
“学金融吧,好找工作”“女孩子适合学师范”“中文系就业会好吗”……如果身处六月份的考生家庭,您对这些话一定不会陌生。最后一门考试下考铃声打响,各科成绩显示在网页上……这些并不意味着高考结束,其实,志愿填报与录取才是“斗智斗勇”的开始。
2019年高考结束后,新浪微博的#专业报考#标签下就出现了一大波吐槽——
@ nothingtobelieve :之前一直以为学经济的人很酷,可我一点也不喜欢计算,看见一堆公式就烦。我觉得专业就应该按喜欢数学的和不喜欢数学的分!
@ 泠泠泠的夏祭:也想为我们建筑土木行业说一句,之前在设计院实习时基本上大家都是晚上9,10点后才开始走……忙的时候通宵是家常便饭。周末节假日基本没有,随时做好被叫去出差汇报调研的准备,已经是夕阳产业了累死累活工资被学计算机的同学吐槽……惨还是建筑土木惨,然鹅并没人会关心。
@ 不想有昵称的我:这辈子数学不好又对数字不敏感的我都要跟加加减减的报表联系上了????选专业一定慎重!!!就不该沾会计的边儿!!!记都记不住!!!英语为啥我就能记得住!!!天赋很重要啊啊啊啊啊!!!!
@ 青柠椰汁气泡水:又陷入了码不出字的困境……当年选专业的时候为什么没人告诉我学医还要码字啊……
@无穷小亮:如果你对植物、昆虫感兴趣,请选择植保,别选“生物”开头的专业,你会大呼上当的。
让我们来看一组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关于大学生对专业满意度的调查数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对专业表示非常满意的只占8%,而非常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的比例居然高达80%!首都师范大学还做了一项中学生对大学与专业了解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对大学及专业非常了解的只占2%,完全不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占了71%!
在吐槽之余,不少同学也发现了问题的关键——志愿填报与专业选择会对一个人未来的的发展产生如此重要影响,可为什么留给学生与家长考虑这个重要问题的时间只有成绩出来后的短短几天呢?
高考后才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梦想和职业兴趣,显然是太晚啦!随着新高考改革,生涯课程已经正式进入高中课程。
早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国家就明确提出要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
2014 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又再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做好生涯规划。”
学校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社会及未来职业选择连接起来,更多地认识和探索自身、关注并了解社会,不断思考和明晰自身发展的道路,理智地寻找自己的学业指向。
2
什么时候需要开始职业生涯规划?
专家认为,中学生生涯规划的对象是15-18岁之间学生,大致在初四——高三之间。这阶段的学生处在探索期的前期,这个阶段的生涯课题是——
事实上,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需要进行两方面探索:即内探索和外探索,自我探索大致就是从个人兴趣、性格特质、天赋能力、价值观、愿景等各个角度去认识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独特性,看到人与人的差异不同点,建立一个自我的概念,找到一个自我认同感。
3
不同年段学生职业规划课怎么上?
根据此表,不同年段的学校和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职业规划课程安排。
小学阶段—职业体验
小学生大多处于职业幻想期,他们能从外界感知到许多职业,对于自己觉得好玩和喜爱的职业充满幻想并进行模仿。这一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应当让学生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建立自我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为目标,主要从学生身边对技能要求较低的职业选择体验岗位,了解职业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推荐了“找个岗位去体验”这一开放性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在学校周边商场、图书馆、派出所、环保局等单位体验理货、整理图书、打扫卫生、协警等岗位,初步体验职业,感受不同职业的劳动,体会各种职业劳动的艰辛,培养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体会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内涵。
初中阶段—认识职业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职业尝试期,心理和生理迅速成长发育和变化,独立意识开始形成,知识积累显著增长,各方面能力显著增强,初步懂得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验。发展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应当成为这一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题和目的。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体验父母、亲戚从事的职业感受职业生活的辛苦与快乐,初步尝试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自我规划意识,为将来选择和规划职业奠定基础。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职业,关注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了解各种职业的要求,并结合自身条件和能力培养职业兴趣。
高中阶段—规划职业
高中阶段的学生即将以成人身份步入社会,学生应当能够客观地把自己的职业愿望或要求,同自己的主观条件、能力以及社会现实的职业需要紧密联系和协调起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角色。
这个阶段应当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自己的理想职业,进行职业体验,整体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活动设计应当引导高中生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并能客观、现实、讲求实际地规划职业生涯,例如“创办学生公司”,让学生在经营公司过程中,了解社会运转的基本规则,体验创业过程。
高中的职业规划课,主要需要瞄准以下几个“小目标”开展——
1.找到学生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
高中阶段的学生一般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要求有个大致了解,但是学生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只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到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
这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一方面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家长、老师、朋友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
人的一生都在寻求生命的意义,而处在理想发展关键期的高中生更是如此。现在的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新高考政策要求高中生独立进行科目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最多的是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倾向选择一些热门专业。其实这些热门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还热门都是未知数。
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趋向而做出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3.明确高中阶段目标,做出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
高中生具有可塑性,发展空间大。所以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明确学生高中三年的具体学习计划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般来说,每一个学年段,学生所面临的规划重点不同,高一学生应学会规划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明晰各阶段的目标;高二学生主要面临分科或选科问题,对其辅导主要是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兴趣、能力,综合考虑后自主选择学科;对高三学生的辅导则与志愿填报、选择大学、专业等升学指导紧密结合。
高中学生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后进入大学后也会更加主动学习,毕业时也会减少对职业的迷茫。
4.在实践中认清社会和自己。
高中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更具有德育和完善人格的意义。高中学生要学会在社会实践中摔跟头、长教训,发现自身的不足。要能在挫折与逆境中体会真实的痛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真正的实践磨砺中学会体谅、分享、互助、共赢,学会爱与被爱,学会感激与回报,学会忍受与坚持,学会独立与承担。这种经历对学生的人生影响深远。
4
给教师:如何上一堂职业规划课“示范课”
理论听了不少,可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怎么上?可能不少老师都有些犯愁,究竟如何将学生引入职业环境,如何将遥远的职业目标与当下的学习过程连接?让我们一起围观一节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职业规划课堂上的“生涯幻游”活动——
5
这些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很有趣!
1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社团活动助力生涯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开设了多种社团活动,包括光合作用心理社、模拟联合国、创行经济社、OUR 化学社、红十字社团、创意网印社、风华演讲辩论社、主持人联盟校刊编辑等,社团活动已经成为生涯规划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学校还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素质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专家团队共同策划了“遇见未来 遇见更好的自己”模拟招聘会活动。根据前期学生发展中心开展的学生职业倾向调研,设置包括软件工程师、新媒体记者、心理咨询师等在内的12个学生感兴趣的职位。为了让学生充分准备,深入学习掌握职场必备技能,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模拟招聘会,3位专业讲师为高二年级同学带来了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培训讲座。
2
丽水中学:开创“全息模式”生涯规划教育
丽水中学将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模式概括为“全息”模式,简而言之便是“全方位,无限多”。必修、选修课程、网络资源与社团活动都是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活动包括节假日的校外“直接体验”,还有系列化、自主化、体验性的校内“间接体验”。学生可以通过《“职”达快车》选修课程走进律师事务所与人民医院了解各行各业真实的工作状态。也可以通过“真人图书馆”“大学专业嘉年华”等主题活动与校友、职场人士充分交流,获得对于专业与职业的认识。
3
温州中学:向学长学姐取经
2009年,温州中学开始编写丛书《锐·学长生涯感悟》。每年向校友征集可读性强的生涯故事,内容包括高中回忆、我的大学我的专业、工作经历、生涯规划以及给学弟学妹的建议等内容。同时号召家委会组织各类素质冬令营:整合各行业校友、家长资源,开展了电力、医科、法律、金融等领域的相关活动。
2012年9月,温州中学开辟了浙江省第一个生涯规划专属教室,设教学区、互动区、查询区、展示区。开辟生涯规划文化长廊,以“同一片蓝天,不同的 梦想”为主题,设主题墙、校友院士墙、校友生涯感悟、推荐图书。,温州中学创造了“1+1+1”模式:开设一处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培育一支专兼职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开辟一处专属空间。其中师资队伍为生涯规划专业教师与各青年班主任。
4
湖南师大附中:职场实地体验
湖南师大附中建设了“大生涯资源圈”,坚持每日开设新闻收视课,由专职的教师收编、剪辑国内国际新闻,整合信息资源,于固定时间在全校范围内向全体学生播放积极寻找社会资源,在 长沙、韶山、浏阳、醴陵、安化等地建立了近20个学生实践体验基地,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军营、农村、企业、社区生活体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体验行业生活;充分开发家长、校友资源,分年级举办“预见未来 · 亲近专业”“预见未来 · 职场面对面”等专题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了解行业、职业、专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文章来源 | 综合自《人民教育》杂志2014年第23期《唤醒生涯意识,实施时间管理》、2016年第14期《基于“愿景执行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考圈”微信公众平台、《职业规划从高中开始》、《遇见未来 遇见更好的自己——记理工附中模拟招聘会》《“让孩子们少走弯路”——<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报道湖南师大附中》《生涯规划指导中心:温州中学“1+1+1模式”》《生涯规划教育的“全息模式”》
微信编辑丨陈雨禾
责任编辑 | 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