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基础教育研究
课题编号:XJK19AJC008
课题类别:省级重点资助课题
课题名称: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研学旅行课程创新与劳动实践育人机制研究
7月15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31名同学,走进了永州市蓝山县高阳村高阳小学。
红网时刻7月15日讯(记者 王诗颖 通讯员 张祥)7月15日上午,永州市蓝山县高阳村的高阳小学,虽然已经放暑假,但从学校教室里传来一阵阵孩子的欢呼声。原来,这里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湖南师范大学附中31名学生干部,带着他们自己设计的知识抢答赛、创意手工课和户外游戏,走进了这所只有三个年级、80多个孩子的山村小学。
每年暑期,湖南师大附中都会组织学生干部进行一次校史教育活动,组织高一学生干部沿着自1938年至1946年湖南师大附中前身广益中学为躲避战乱几度迁移的路线,走进望城沱市村、衡阳常宁柏坊镇和永州蓝山县高阳村等地,重走办学路,激发学生爱校爱国意识。
7月13日到7月15日,湖南师大附中的重走办学路活动如期开展,主题为“不忘初心,传承使命”,蓝山县高阳小学为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
在高阳小学,湖南师大附中学子们不仅给孩子带来课程和游戏,还联合活动承办方湖南五方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学校阅览室赠送了一批书籍。
湖南师大附中团委书记李钊说,“湖南师大附中重走办学路是每年都会组织的校史教育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学校办学历史,了解教育先驱们的故事,更加明白今天的学习生活条件来之不易,是前辈们坚持教育初心、付出巨大牺牲后换来的,从而增强爱校爱国意识,珍惜学习机会。”
1938年,为了躲避战火,湖南师大附中前身广益中学第一次迁校,临时校址就在辖神庙和附近的严家祠堂,当时沱市的村民们为了支持办学,腾出房间让老师们居住,师生们为表达谢意,在沱市村开办夜校,教村民们读书识字。如今,沱市已是一个安静整洁的小集镇,村民们并不知道当年往事,辖神庙和严家祠堂经历岁月变迁,得以保留下来。
1939年,随着战争形势变化,广益中学又搬迁至衡阳常宁,教育先驱们付出巨大努力,在常宁柏坊镇的尹氏祠堂继续办学,保留了教育火种,直到1946年才回迁长沙。
7月13日,在入伏后的第一天不仅没有了前几天的大雨滂沱,还带有一丝丝凉爽的风。湖南师大附中的学生干部们准备出发前往那条百年曲折的办学之路,让同学们了解校史,感受先辈们的不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湖南师大附中成立已有百余年之久,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等着同学们去“翻阅”、“品读”。
简 介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05年4月12日,前身是由民主革命先驱禹之谟以“保种存国”为宗旨,创立惟一学堂(后改名为广益中学),1984年9月,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01
其实,每一次校名变更、校址变迁的背后,都有很多曲折故事。或许历史记忆太过久远,但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路,忘记曾经深深影响了我们的人物和故事。也感恩挫折,使我们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感恩挫折
挫折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人的一生如果没有遇到过挫折,也就不会感觉到酸甜苦辣的滋味,就不会感觉到成功的艰辛、成果的珍贵。
我们之所以觉得身处和平时代,多得是我们不知名的英雄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时光荏苒,混乱的战争年代早已成往昔,今日湖南师大附中学生干部循着先辈们的足迹重走这段辛酸的办学之路。拂去尘封已久的记忆,重返梦的家园,激发心底最深的爱校情怀。
望城新康乡沱市辖神庙
13 July 2019
抉择:第一次迁校址,从熙宁街到辖神庙
1938年8月下旬,因“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长沙城屡遭敌机轰炸,市区各中学奉令解散。解散学生还是转移学校?这是对一群教育者们最严峻的考验。面对生死与去留,他们必须做出一个无比痛苦但至关重要的抉择。经数学教师汤执盘联系,学校迁到其家乡望城县新康乡沱市,以辖神庙、严家祠堂作为临时校舍。这也是为躲避战火第一次搬迁的办学点。
在战火年代,师大附中前身广益中学的第一次抉择,选择顶住战火继续办学。坨市村的村民们深明大义,热烈欢迎广益中学来此办学,把辖神庙和严家祠堂腾出来给他们使用。广益中学师生为了表达感激,在这里开办了夜校,老师们白天给孩子讲课,晚上教村民们读书识字。当时学生们学习和住宿都是在辖神庙和严家祠堂。
辖神庙数百年来一直香火旺盛,也许现在的辖神庙早已没有最初校园的一些文献和遗迹在了,但依旧可以透过眼前的这座辖神庙去感受当时学子们的求学氛围。
几度兴废的辖神庙,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战争的硝烟、学子艰苦的求学与百姓的安宁。同学们重新回到当初的办学遗址,感受当年学生走过的艰苦求学之路,不少同学会感慨如今的自己是幸福的,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同时也铭记历史。
02
严家祠堂
13 July 2019
坨市另一个办学点严家祠堂,在沩水河对岸,因为过河浮桥目前被洪水冲断,出于安全考虑,虽然无法前去参观,但还是可以悄悄告诉你们严家祠堂后来一段时间仍被作为这里的学校使用,至今还存留着废旧的书桌、黑板,以及门槛上的对联。只不过现在早已不再作为学校使用,被附近的居民们喂养许多可爱的小猪猪哦。
走过弄堂似的街道、粉饰的洁白小房子、不远处静静流淌的河水......
谁又能想到这个安静又整洁的小集镇,曾是那个战火纷飞年代,一群坚持教育事业的老师们居住的村民家呢?
如今这里已经没有人知道这些往事,它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着往来地客人们。
夏日遇见的安静整洁的小镇......
我们通过研学旅行,真正的将读万里书行万里路结合在一起,当我们在旅行时,又能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人,我们的天空不再是井口的那么一小块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情怀。
03
我们一定要回来,一定要回来!
这是王季范当时看着慢慢关上的校门时,喃喃自语说到的话。面临抉择,虽然会艰难,但之后总会雨过天晴。
在迁校过程中还发生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时王季范主事张罗,忙碌不止的时候,突然想起新招的学生都是需要学唱校歌的,而音乐、美术老师没有一个愿意下乡去教书,这两门课可以不开,但新生不可以不唱校歌。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遇见了刚好放假返校的学生杨昌杰,立马拖着他就往大教室去教新生们唱校歌,“广益,广益,湖南革命策源地......”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王季范的点将,使杨昌杰对音乐的喜爱日渐浓厚,后来成为了中国音乐协会会员、省文联委员。
虽然现在的校歌早已重新填词编曲,但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会记得唱这首老旧的校歌呢?
花儿与少年,踏上新征途
告别了辖神庙,出发前往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啦~
万能剪刀手
一下午的研学之路就在这里告一段落啦,战火来袭,面临是否继续办学的抉择,最后,这群教育先辈们选择转移学校,将学校迁移至几十公里外的望城县辖神庙,我们可以感悟到这群教育者们坚持教育的初心。
本以为这将成为孩子安全的容身之所...
后来在常宁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当初日军尚未到达长沙,惊慌的长沙守军一把火将千年古城付之一炬。离长沙市区只有数十公里的辖神庙里,师生们惊慌失措。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农历正月初三日,曹孟其校长在长沙召开董事会,讨论迁校事宜。一致认为:“为图学校之生存,并负战争时期教育之使命,不能不竭力以赴。”决定学校南迁常宁。
柏坊镇大坪村
广益中学旧址
14 July 2019
火种:第二次迁校址,从辖神庙到常宁尹氏祠堂
3月,迁到常宁后,校址设在柏坊大坪,租借尹祠、李祠、义塾及一栋叫培荫园的民房作校舍。在培荫园的一侧,借用了一片田土,修成操坪,有篮球场、排球场、沙坑、单双杠,还有简易跑道。
当远在衡阳常宁大山深处的尹氏祠堂响起朗朗读书声时,一颗教育的火种被小心保护下来,在艰难的岁月里越烧越旺,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尹氏祠堂,走出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
旧址图片
广益中学旧址一楼走廊的黑板上还写着“欢迎广益师生回母校”,是几年前村里一位语文老师在当时附中学子重走办学路活动来此时所写,一直保留着。
1946年广益中学回迁长沙后,这里继续作为当地办学之用。至今还有一个退休的老师住在旧址里哦。
“我辈读书人,手无寸铁,不能上马杀敌,空有满腔热血,实在惭愧,惟望教书育人,期冀后继有人。”
“民族之未来,在青年,青年之未来,在教育,教育之未来,在我辈同仁。我主张坚持下去,继续办学!”
当时广益中学已经放假了,眼下形势,学校还要不要办,怎么办,让李之透非常纠结。
到了曹孟其家,黄士衡,禹宣三等人陆续到来。讨论广益中学的事情。沉默中,没人敢说继续办,也没人敢说不办了。李之透站出来,慷慨激昂,表示要继续办学。因为他们的坚持,令所有老师为之动容,故而一致同意继续办学。
在搬迁至常宁的过程也是异常艰辛。有一个名叫何镇秋。他既不是办学出资人,也不是老师,只是一个学校的勤杂工。
1939年正月,何镇秋把几吨稻谷、几百斤煤油和一些办学物资,装了整整十一船,一路开向衡阳。兵荒马乱,路上遇到劫匪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何镇秋给每艘船上挂一盏马灯,每天晚上就坐在船头守着,不敢睡觉。刚过湘潭,江面变宽,河水变迁,船根本开不过去,何镇秋只能用肩挑手扛的方式,一次次把货物卸下来,让船上浮,经过浅滩后,再一点点重新搬上船。
三百七十公里水路,何镇秋走了三十四天到达衡阳,丢了三艘船。后来直到9月份,才找到这几艘船。这次搬迁,校长曹孟其特意选派何镇秋,是因为知道他靠谱。在衡阳常宁开始办学后,何镇秋又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买菜做饭,烧水劈柴,按时打响学校的上课铃。
或许并不是每件伟大的事,都能被铭刻,并不是每个伟大的人,都能被记住。但我们依旧感恩这些平凡的英雄。
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距离我们目的地只有4公里的地方,遇到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被告知前方的路被淹了,无法通行,广益中学旧址已经无法进入。此时,我们虽猝不及防,但是为了安全考虑而撤返。
虽然遗憾没能亲眼目睹曾培养无数优秀地有志青年的学堂,但或许正是这点不完美,令自己身为师大附中的一份子而更加自豪。
我们用齐颂惟一学堂创始人禹之谟先生《遗在世同胞书》片段的方式,向教育先驱、广益中学前辈表达了敬意!
中田村古民居既有江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又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我省目前保存较完好、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之一。中田村先后被评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中田村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据了解,经省、市相关专家认定,中田古建筑的军事防御性在湖南省排名第一。
中田村古民居
14 July 2019
常宁庙前古民居始建于永乐二年(1404年),迄今600多年。虽经历数百年的风雨剥蚀,目前仍保留旧宅100多幢,天井200多个,巷道108条,建筑面积达14000平方米。
这里地方虽然不大,名气也不响,但这里却能代表常宁传统农村民居风格,以及中国古代传统的耕战文化,征战时期百姓既是农民又是士兵,所以村落建筑也带着浓重的军事痕迹哦。
思考问题的开始是这样
1、为什么古村落的房子没有屋檐?
2、为什么没有看到宽敞的窗户,外墙上只有一些长方形的小孔?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
古村落是明朝时期一战将率领士兵所建,房子不带屋檐,主要是因为房屋密度很大,屋檐互相紧挨重叠,一旦失火会迅速蔓延。另外,屋檐不参与在屋顶勘察敌情,会阻挡视线。
墙壁上没有窗户,只有很多长方形小孔,这使房子像一个个石头盒子,小孔一是便于瞭望,以及发射弓箭,而是通风透光。这里是典型的军事堡垒型古民居,根据资料记载,全国保存如此完好的军事堡垒型村落已经屈指可数了。
同学们和老村民交流时,也得到了一些不同的答案,比如没有屋檐,是因为屋檐向屋内倾斜,雨水流向屋内天井后,经沟渠排出,从而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捕捉你们的身影
你猜
我在
看啥?
这三位看到相机如此一致躲避的同学,
你们成功引起了注意哦!
城里娃下乡,看到了两条小鱼,兴奋得不能自已……
咱也不知道围观啥
咱也不敢问啊
用眼去看日常生活中不一样的景色,用嘴去试一切有意思有兴趣的食物,用脚去仗量可以行走的地界,用心去体验与思考旅途中的人,事,物。这便是研学路途中最欢乐的事情。
今日份光盘行动
路途小故事一
2019/7/14
前往衡阳市区有一小段马路积水,司机师傅要求把行李全部拿到车厢里来了,以免有水溅进来打湿车下的行李。男生全员出动,主动帮女生把行李都搬上来了。真是一群懂得互帮互助的友爱青年哟!很棒哦。
路途小故事二
2019/7/14
在我们总抱怨生活平淡,世界不够精彩。其实总有一些人为我们遮风挡雨,只是我们不曾发觉。不论是父母、老师还是不曾相熟的陌生人,他们用着自己的方式教会你这个世间足够美好。
同时,不管从事哪一种工作的人都值得被尊敬,再次感谢深夜还在为怕电瓶被偷而耽误行程,索性在车上将就休息一夜,超认真负责的司机林师傅,你是我们旅途中遇见的最美一道风景。
之后前往去到我们办学之路的最后一站——永州蓝山县。
猜猜同学们正在积极讨论着什么?
同学们通过三天两晚的时间,探寻了校史记忆,聆听了旧时的故事,感受了村落的传统古建筑,还有暖心的支教体验。一切的一切都让同学们不仅感叹那一段艰苦不易的办学之路,也重温先辈们为坚持教育事业而不懈努力的感动,最后一站的支教初尝试,都使同学们倍感幸运与幸福。
窗外是一片浅蓝色的天空,远处藏在朦胧云烟后的高山,陆续醒来的同学们看着这美景,好似小县城里的空气都变得清新可爱,心情也十分美好。
永州蓝山县高阳村
15 July 2019
新生:第三次迁校址,从常宁到永州蓝山县
1944年6月22日,衡阳保卫战打响,这场战争被称为“东方莫斯科战役”,鲜血染红了山林和溪流。尹氏祠堂再也不是安全的地方。此时,广益中学经历了最危险的时刻,办学者们也做出了最无奈的选择,一批学生投笔从戎奋战前线,一批学生在后方支援战斗,剩下十几个最小的孩子,与他们的代理校长李之透流浪山林,甚至在山洞里睡觉,最终迁往更加偏远的蓝山县高阳村。
8月底,衡阳失守,常宁告急,当时,剩下十几个年龄较小的同学,由李代理校长率领,经过6天步行到达宁远县城,因找省教育厅援助不果,只得又走80多里,于农历7月15日到达蓝山县的高阳山头,并觅得离县城20多里的所城为临时校址,租几个祠堂作校舍,四处张贴广告,号召广益学生复学,教师也陆续从常宁来到,学生不过百余人。
1945年春季,时局有所缓和,学校在当地知名人士钟伯毅的支持下,迁至离蓝山县城约2里的高阳村借小学和祠堂办学。
经历重重锤炼之后的广益中学,终于冲破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战争结束的消息传来,广益中学的操场上,再次响起震耳欲聋的校歌……
还记得昨天抵达永州蓝山县后,同学们就马不停蹄地展开了讨论吗?
没错,他们正在为今天一场特别的义务支教行动而做准备。
前方目标:高阳小学!
一群小可爱正在等待着哥哥姐姐们哦~
抵达办学路的最后一站——高阳村高阳小学,今天同学们集体变身,成为了孩子们的“半日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课程设计的任务全部由他们自己承担,由向锦睿、刘鸿睿、刘叶子和张云翔四位同学为主要负责,其他同学相互配合。一起合力用心传递知识,用爱传递幸福与快乐。
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优秀的课程表现吧!
智力抢答赛
看来同学们昨天的准备还是十分充分的呀!给高阳小学这群可爱的小朋友先开启一堂智力抢答赛的课堂,既活跃了开场气氛,又能让他们在抢答中学到小知识。
完美HOLD住全场哟~
寓教于乐,是我们时常在接触的事情。能学以致用,这虽然只是一个过程,但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发现。
Summer
Sunshine
2
趣味手工课
刚刚动完小脑筋后,来试试大家的动手能力吧!
同学们都在认真为一会儿的手工课准备孩子们需要的材料呀。
超暖心的你们
真是可爱又迷人啊!
同学们化身手工老师,帮助这群小可爱们一起制作哆啦A梦不倒翁。
课堂十分活跃哟,同学们都在手把手教孩子们做出一个个迷你哆啦A梦的不倒翁。
定
格
成品秀出来
3
户外活动赛
结束了室内的小教学,孩子们和这群远道而来的哥哥姐姐们一起去往室外来一场抢凳子游戏吧!
七月盛夏,除了耀眼的太阳,还有操场上洋溢的一张张笑脸,当然也是相当晒啊!一个两个的拿出伞来遮阳,实在不行拿外套遮遮也成。
哥哥姐姐们还没有山里的小朋友厉害哟~小小少年们可丝毫不在意太阳的炙热,一心只有眼前的凳子呢~
半天的支教体验,同学们都积极热情地参与其中,要么帮助孩子抢答,要么帮助孩子完成手工,以及和孩子们一起开心玩游戏。
也许游戏或课程并不见得多么高端,而因师大附中同学们心里的那份善良、专注和充满创意的吸引力,这才使得瞬间和山区孩子拉近距离的原因所在吧!
课堂即将结束之际,这群可爱的农村孩子也为哥哥姐姐们精心准备了表演节目哦,同时师大附中的同学们也将带来的课外书籍赠送给了高阳小学。
为期三天的重走办学路,或许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完美。不完美之处在于,浮桥冲断,我们没有亲眼见到望城严家祠堂;临时涨水,我们放弃了柏坊镇广益中学旧址。然而,同学们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为山区孩子带去丰富的活动;同时,我们认识了一个心地善良的大巴车师傅,明白了任何一份工作,只要尽忠职守,都能获得敬意。
教育和学习,从来就不是轻松快乐的。因为,教育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最重要方式。无论哪个时代,教育者都承担着最重的历史使命,也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战争年代,师大附中的教育先驱们,顶着战火,数次搬迁校址,源动力其实是他们作为教育者内心深处的使命感,或者说,知识分子心系天下民生的那种“热血”。
所以,教育是一件伟大的事,被教育也是一件伟大的事。
写在最后
同学们通过这次重走办学路的研学活动,更加以身为师大附中学子而深感荣耀,“今天的学习生活条件来之不易,是前辈们坚持教育初心、付出巨大牺牲后换来的,从而增强爱校爱国意识,珍惜学习机会。”同学们内心已充满传递火种的使命感,他们将用自己的方式,传播附中文化,传播正能量!
完
来 源:红 网 校团委 审 核:李 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