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钟辑安老师获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颁奖单位: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学校在1月31日的教职工大会上对钟老师进行了表彰。
仁勇扬剑气 公勤秉烛心
——记抗美援朝战士、附中离休教师钟辑安
我们崇敬战士,他们洒下淋漓鲜血,换来国泰民安;我们感恩教师,他们耗尽青春芳华,专注立德树人。
然而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从万里狼烟到三尺讲台,从朝鲜战场到附中校园,右手扶炮台,左手拿粉笔,他将毕生心血都倾力奉献给了祖国。
他就是钟辑安。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而他,不仅是朝鲜战场上功勋卓著的英雄战士,也是附中校园里最可爱的人民教师。
怀着崇高的敬意,学生记者团迫不及待地走近这位英雄。
1949年8月,湖南高工的一间教室里,坐着一名高二的学生。在征兵报名表的最后一行,他签上自己的名字——钟辑安,笔力遒劲,没有一丝迟疑。
一年后,同样坚决的目光,同样霸气的签名。他和身边所有战友,都没有半秒犹豫。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嘹亮的战歌响彻云霄,鲜艳的国旗高高飘扬——中国人民志愿军,向朝鲜进发!
此刻,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炮兵营二连观测班班长。关山迢递,辗转他乡。噬骨的寒风如冷铁卷刃,冰冷的泥土欲冻人心神。环境艰苦,士兵的意志愈加坚定。志愿军利剑出鞘,蹈厉奋发,摸准敌人软肋,充分利用我方优势,一次次克敌制胜。
寂寂山林之中,只闻虫鸟相和。在不起眼的灌丛间,观测仪器缓缓调整着角度,悄无声息地将敌军阵营探得清清楚楚。钟班长娴熟地操控仪器,指挥战友配合观测、记录数据,严穆而沉静的面色下是满满的自信和无畏。
第四次战役,敌方得到增援,发动恐怖空袭,枪林弹雨铺天盖地。身边的战友蹈锋饮血,倒下一大片。作为三十八军炮兵营观测班班长,钟辑安果断冲到了最前方,与步兵并肩。
“观测要更精准,仪器不能躲在后面!”黄埃散漫,子弹横飞,血流成河。他没有后退一步。两颗子弹破风而来……
钟老将袖口卷起,只见右手手臂明显短了一截,骨头狰狞地交错,凹凸松弛的皮肤上斑斑点点。在场的人倒吸一口冷气,笔者转过脸去,不敢再看。
“我们三十八军是‘万岁军’,个个都是好汉,我这点伤算什么。”钟老笑道。
铁肩担义勇,热血诉衷情。钟辑安,是民族英雄。
从战场归来,钟辑安进入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专心研究理工学问。1955年,钟辑安正式入职湖南师院附中(现湖南师大附中),担任物理老师。1956年,他如愿以偿,加入中国共产党。
站在讲台上,他想起当年的自己。当初投笔从戎,书生意气尽负沙场;如今回到校园,老叶未凋新芽正绿。面对这群青少年,他心生万千感慨。
过去,他的使命是保家卫国。如今,他的使命是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钟老师将战场岁月搬到讲台上。他口中最真实的历史,是最动人的革命故事,也是最深刻的爱国教育。他启示学生们勇敢刚毅,教育他们爱党爱国,告诫他们要像一个战士一样,去奋斗、去争取。
这位物理老师,给学生们上了一节独一无二的历史课、政治课。
一届一届的学生毕业了。他们离开了校园,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国家需要他们的地方。时隔多年,他的学生在接受采访时,依然会噙着热泪,感谢当年钟老师对他们的言传身教。
我们了解到,钟老教物理时带的大多是尖子班。钟老幸福地说,他那时候跟同学们关系很好的。同学中有两个后来结婚了,现在他们还经常一起吃饭呢。
“这办公楼没有什么变化,教学楼则大变样了,”钟老感慨到,“你们现在的学习条件比我们那时候好太多了,要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像毛主席说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赤魂续薪火,丹心育英才。钟辑安,是有道之师。
钟老身上有这样不平凡的故事,可他为人却是那样朴素。
我们原以为钟老会重穿军装、佩戴满身勋章而来。然而他只是穿着便服,还戴了一顶印着“健康”的帽子。至于荣誉,他只是淡淡,言语间毫无夸耀之意。他仿佛是看淡功名的。
采访开始后,钟老娓娓道来。他很健谈,说话吐字清晰,语音语速合适,全程带着微笑。此情此景,我们依稀能看到,数十年前讲台上那个滔滔不绝的钟老,是何等风姿。
我们问,为什么不继续读完高中考大学,而是选择参军?
没有什么靴刀誓死,钟老师只是平静:“解放后有很多学生当兵入伍,我们都还年轻,祖国有召,我们应该做点事。”
他细细地与我们分享,说起历史,他语调激扬,神色难平,停不下来;涉及自己,便轻描淡写,毫不在意。谈到负伤,我们心疼之极,眉蹙如丘,而钟老却满眼笑意。我们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光荣和自豪。
立了功,他满不在意,负了伤,他倍感骄傲。这样的钟老,我们心生敬仰。
说起现在的生活,钟老来了劲儿。“我平常打打麻将,还代表附中退休教师,到湖南省参加过比赛,拿过第一名呢。”他笑得很开心。他每天乐呵呵地走到活动中心去,傍晚又悠哉悠哉地踱步回家,安闲自得,好不惬意。
临近结束时,记者们邀钟老合影留念。他反复整理好衣领,又抬手捋捋头发。我们提醒他微笑,而他难改严肃。右手短了一截,举不起来,他颤抖着用左手敬了军礼。最后唱起战歌时,我分明看到他的眼里闪着泪光。
谢永红校长知道钟老来了,便在一旁听我们采访。采访完,谢校长紧紧握住钟老的手,说:“老同志从部队下来,专心自学,在附中这么多年,潜心育人,辛勤耕耘,教出了一批国之栋梁。现在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发扬下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这是附中的优良传统,也是老一辈所期望的,”校长转向一旁的学生记者,“革命先辈为祖国拼杀,走过了一段峥嵘岁月。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活的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不要忘记过去艰苦的年代,那是我们用命换来的。你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自己的祖国,在任何岗位上都要自强不息。”钟老的告诫久久萦绕在耳。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活的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仁勇扬剑气,公勤秉烛心。钟老的一生,完美诠释了附中校训“公勤仁勇”,是附中人的榜样,也是新时代新青年的标杆。
钟老离开时,步伐稳健而坚定。看着钟老远去的背影,我心想:你们走在了前面,我们也该跟上了。